在所谓“干女儿”游说下股票配资安全,年近八旬老人经不住年息12%诱惑,在银行准备将100万元转账借贷之时,重庆渝中民警及时赶到。经过2个多小时的苦口婆心劝阻,老人从反感排斥,到慢慢半信半疑,最终彻底打消转账念头,成功保住了养老钱。
\n老人执意转账百万巨款
\n“有位老婆婆执意要转账100万元给陌生人,我们怎么劝都不听啊!”5月14日下午4时许,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解放碑派出所接辖区一银行工作人员报警,称老人在一名中年女子的陪伴下来到银行柜台,要向一私人账户转账100万元,且该账户显示异常。因为金额较大,工作人员反复询问,老人只是答复称借贷给一家公司用于投资。因为担心老人被骗,多次劝说无效后,选择报警求助。
\n接警后,解放碑派出所立即启动“警银联动”反诈工作机制,为防止老人被骗受损,民警火速赶至银行,只见一头白发,背着斜挎包的老太太,情绪激动地非要转账不可。
\n“我这是投资,不可能被骗,你们根本不懂。这是我的钱,你们莫要多管闲事!”民警赶到时,老人已填写好汇款单,态度十分抗拒,同时拉着身旁的中年女子,称是相识近10年的“干女儿”,有她做担保借贷,自己很放心。
\n“干女儿”担保签借贷协议
\n为弄清老人转账缘由,民警耐心询问,初步了解到,79岁的周婆婆(化名)平时跟老伴住在一起,儿女都不在身边。多年前,在进行金融投资时认识了当时在证券公司上班的胡某(化名),对方常常对她嘘寒问暖,两人关系日渐亲密,成为了朋友,甚至还将其认作“干女儿”。如今,胡某入职一家跨境电商运营维护公司,前不久称公司发展前景较好,但经营面临困难,希望周婆婆能私人借贷给公司,也曾带着老人去到实地参观,还签订了一份民间借贷协议。
\n“我觉得这家公司很好,只是缺少资金拓展业务,我反正都要投资,以私人名义借钱给他们发展,有啥问题?我们签的借贷协议,承诺年息有12%,还有投资分红。”周婆婆十分执拗,一再坚称没有被骗,对民警劝阻也非常排斥。
\n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这很可能是虚假投资类诈骗,更涉嫌民间借贷‘高息’陷阱!”民警查看协议,发现借贷方并非公司而是个人,更觉可疑。另外,老人在没跟任何家人朋友说的情况下,决定向不明私人账户转账百万巨款,当即判断借款有潜在高风险隐患,并详细展开反诈宣传。
\n可周婆婆情绪依旧激动抵触,一意孤行,民警只得将二人带回派出所进一步核实。
\n借钱公司管理者是失信人员
\n经核查发现,与周婆婆签订借贷协议人员非重庆常住居民,与该公司并无实际业务职务挂钩,也未发现有稳定工作和在渝联系地址。同时该公司原法定代表人仍是实际管理者,已被法院列为失信人员,且涉及多起借贷诉讼。
\n周婆婆仍然有些半信半疑,民警继续结合真实案例剖析“假投资、真诈骗”套路。
\n“对方通常会以‘超高回报’为诱饵,撺掇受害人进行投资或借贷,前期小额返利引诱不断加大投入,直至血本无归。你想要他的‘息’,他想吃你的‘本’!”民警轮番上阵,再三反复劝说,更向其展示同类案件判决书,告知“向失信人员借款可能血本无归”的法律风险。
\n经过民警2个多小时耐心劝导,周婆婆终于恍然大悟,答应放弃转账,并在随后赶来的家人陪伴下回到家中。
\n“母亲私自转账借款给他人,我们事前全然不知情,太感谢了,多亏你们及时赶到,不厌其烦劝阻,否则这笔养老钱肯定保不住了。”老人家属不断向民警表达着诚挚谢意。
\n5月20日,民警在回访中了解到,老人已明确意识到差点掉入诈骗陷阱,彻底打消高利诱惑借贷投资的念头。民警再次向其开展反诈防骗宣传教育,详细讲述老人日常易中招的各类诈骗知识和防范技巧,并指导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。
\n重庆法治报记者 李亚
\n原标题:年息12%? 老人经不住诱惑掉陷阱 渝中区公安分局民警苦劝2小时股票配资安全,守住百万养老钱
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